武汉晴川学院计算机学院与中软国际于 2024 年 11 月携手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双方在课程服务、师资培训、就业指导、实习实训、招聘就业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度合作,致力于打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创新平台,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提升综合素养
产业学院基于 OBE 理念,由企业深度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贯穿“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原则。中软国际教育集团陈颖总经理为人工智能、软件工程专业 2024 版人才培训方案制定提供宝贵意见,并交付 14 门课程资源,组织教师培训使用“智云枢”平台。
在毕业设计指导方面,组建“双导师”团队,企业导师负责项目规划与技术指导,学校教师指导论文撰写,2024 - 2025 年已指导 15 名毕业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同时,中软国际研发可视化就业课程及演练方案,培养学生泛 IT 领域 9 大能力,2025 年开设 4 场就业指导讲座,全方位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为助力学生就业,中软国际利用自身资源举办专场招聘会,提供本地或异地就业保障服务,依据学生成绩与职业测评报告分类就业,2025 年开展 1 场招聘会,邀请 8 家企业来校招聘。此外,还安排“国家级”项目辅导团队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辅导学生参赛;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学生参加技能证书考前培训和考证,2025 年申办两个教育部 1 + X 认证考点。

开发特色课程,紧跟产业需求
校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求,共同开发 9 门线上线下混合式及虚拟仿真课程,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更新修订教学大纲与课程内容,确保符合 24 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同时,以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为依托,设计创新训练课题,开设 AI 大模型原理与实践、数据仓库技术应用等特色实训课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

打造高水平师资,强化教学能力
学院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建设体系,加强教师分类管理,合理设置岗位,引进专兼职教师,加大校内教师培育力度。邀请行业专家为教师提供培训,打造教师培训基地,改革教师评价体系。中软国际凭借《教育部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资质,每年安排师资培训,对参加培训的高校老师进行考核并颁发合格证书,2024 年有 5 名教师获得师资培训合格证书。
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提供实践平台
校企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创新实践基地,中软国际承担整体规划,双方共同投入改造升级基础设施,构建智慧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在线学习、视频教学、互动教学等功能。学生可通过该平台学习创新创业系统知识,2025 年共安排 100 名学生前往中软开展大数据分析、鸿蒙北向开发实习实训。
搭建产学研平台,服务区域发展
依托共建基地,整合资源,实现高校知识溢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竞争力。共同建立人工智能大数据科研团队,合作申报科研项目,建立开发者工作室,指导学生从事真实项目创新创业。中软国际还开展区域内政企交流合作,为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社会化培训服务及输出。
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保障协同育人
校企双方成立产业学院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产业学院,构建双主体三层次育人教学管理架构,融合企业与高校多元要素。中软国际以 OBE 理念为指导,制定严谨的教学环节质量管理文件,建立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估机制,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和管理。
武汉晴川学院计算机学院·中软国际人工智能产业学院通过全方位的合作模式,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师资建设、实践实训、产学研服务及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培养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