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晴川学院计算机学院这片充满活力的教育沃土上,有这样一位教师,她用十二载春秋诠释师者匠心,以春风化雨般的情怀浇灌求知心灵。她,就是计算机学院谢倩老师——一位既深耕教学一线屡获殊荣,又甘当学生成长引路人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匠心耕耘结硕果 教学科研双开花
翻开谢老师的履历,荣誉见证着她在专业领域的深耕:2024年校级"优秀教师"称号、第七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理科组第二名、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软件测试》负责人……这些荣誉背后,是她对教学始终如一的执着。在课程建设上,她创新性地将软件测试理论与行业前沿技术深度融合,打造的“白盒测试类比汽车检修”“集成测试演绎积木搭建”等比喻教学法,让抽象概念变得触手可及。该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正是对她教学改革成效的权威认证。

在学科竞赛指导领域,谢老师更是硕果累累。从传智杯到蓝桥杯,从数字技能应用大赛到计算机设计大赛,她带领学生在国家级、省级赛事中屡创佳绩:2023年指导学生斩获全国一等奖3项、国赛三等奖2项,省一等奖2项,2024年再获传智杯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这些奖杯背后,是她牺牲周末时间带领学生反复打磨作品,是她深夜为学生答疑时办公室亮起的灯火。正如她常说的:"竞赛是点燃创新火种的熔炉,比获奖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过程中锤炼的毅力和思维。”她鼓励学生多多参加竞赛,告诉同学们“目标≠获奖,过程>结果”,在比赛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失败的经验,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以爱润心育英才 师生共谱暖心曲
在谢老师的教育词典里,"育人"永远比"教书"更具温度。她坚持"用灵唤醒心灵"的育人理念,她也相信,好的教育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重要。
她将课堂延伸至课外:毕业答辩后悄悄放在学生桌角的巧克力,考研深夜群里闪烁的答疑消息,实验室楼下学生冲下来帮忙拎书的温暖瞬间……这些细节编织成师生情谊的经纬线。当学生陈子璇考研复试通过特意报喜时,当已毕业学生发来结婚照分享幸福时,谢老师眼中闪烁的不仅是欣慰,更是教育者最幸福的时刻。

(谢倩老师和陈子璇同学合影)
在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她独创的"三维反馈法"——从框架逻辑到技术细节再到创新点挖掘,帮助学生打磨出高质量成果,指导的学生学士学位论文《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处易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此外,她指导的蓝桥1+X认证考试通过率连年攀升,2022、2023年均获评"优秀指导教师",这正是她"以证促学、课证融通"教学理念的生动实践。
评建路上勇担当 匠心传承谱新篇
在学校迎评促建的关键时期,谢老师主动作为,将评建标准深度融入日常教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她带领团队对标工程教育认证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料时,她精心打磨的每个教案、每份课件都成为规范样板。她常说:“评建不是负担,而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契机,要让每个教学环节都成为育人精品。

十二载晴川路,谢倩老师用匠心守望初心,以行动诠释师者担当。在评建工作的新征程上,她将继续带领学生在代码世界里探索真理,在竞赛舞台上绽放光芒,用爱与智慧谱写新时代的育人华章。正如她所言:"教育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愿永远做那个传递火种的人,照亮更多学子的追梦之路。"